首页 媒体聚焦 > 正文

让克里米亚“渴死”,或阻挡乌军反攻!决堤的大坝到底是谁炸的?_热资讯

2023-06-07 13:08:49 来源:顶端新闻

6月6日,乌克兰境内第聂伯河上的一座苏联时期水利项目——卡霍夫卡大坝决堤,汹涌的河水冲向下游,造成下游靠近黑海的大面积土地被水淹没。但在这件事上,俄乌两国又陷入了经典的“口水战”,互相指责对方炸毁了大坝。

(赫尔松下游已经成一片泽国)

卡霍夫卡大坝,始建于1956年,高30米,长达3.2千米,是一座大型重力坝,同时大坝堵截第聂伯河,围出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水库,满蓄时可容纳1800万立方米的水。


(相关资料图)

根据最新的卫星照片显示,目前卡霍夫卡水坝的损毁非常严重,水坝已经丧失了正常拦水的功能,上游水库的水倾泻而下,淹没了赫尔松州的大量农田和村庄,下游地区已经是一片泽国。

俄罗斯和乌克兰均不承认自己炸毁了水坝,均指责是对方所为,俄方宣称乌军使用了“风暴之影”导弹对卡霍夫卡水坝进行了打击,并将其摧毁。俄罗斯扶持的克里米亚政府官员指出,乌军炸毁卡霍夫卡水坝的目的,是为了让克里米亚半岛面临饮用水危机。

(北克里米亚运河,该运河承担了克里米亚半岛85%的淡水供应)

这一点确实说的没错,卡霍夫卡水坝被炸毁后,上游水库的水位急剧下降,这导致水库向克里米亚半岛输送淡水的运河水位也跟着下降,目前已经降至危险水平。要知道克里米亚的饮用水完全依赖于这条运河,一旦运河无水,克里米亚只能寄希望于俄罗斯本土通过运水车来临时补给水资源。如果偏偏这个时候乌军南下进犯克里米亚,并再一次切断克里米亚大桥的运输,相当于要“渴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所有人。

克里米亚的担忧不无道理,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乌克兰就一度封锁这条运河,停止向克里米亚供水,曾经让克里米亚数百万人缺少饮用和灌溉用水。所以从过往的“黑历史”看,乌军确实有很大的“作案动机”。

(曾经因乌军切断运河而干涸的北克里米亚运河)

而乌方则宣称卡霍夫卡水坝是俄军自己炸掉的,乌方给出的动机是俄军希望通过赫尔松的下游泛滥,来阻挡乌军在南部战线的大规模反攻,相当于一次小型的“花园口决堤”。从计算机模拟的洪水泛滥图上可以看出,洪水主要淹没第聂伯河左岸,也就是俄罗斯控制的一方,这确实极大限制了乌军的渡河推进,而俄军早已放弃了临近第聂伯河的沿岸地区,退守地势更高的近河岸地区,受到第聂伯河决堤的影响非常小。

此外,一些西方的军事专家指出,卡霍夫卡水坝是重力坝,常规导弹的装药量根本不可能炸毁这座大坝,除非乌军拥有战术核武器或以上级别的强大武器,否则几乎没有远程摧毁大坝的能力。而目前大坝是被俄军直接控制,俄军只要提前在大坝的关键部位埋设炸弹,就可以很容易摧毁大坝,所以俄军的嫌疑或许会比乌军高上一些。

(两张图分别为卡霍夫卡大坝被炸毁前后的洪水淹没对比)

除了洪水泛滥和淡水危机,卡霍夫卡大坝被毁还将带来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或许会危及上游的扎波罗热核电站。虽然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机组已经停止运转,但是核反应堆仍然需要源源不断的冷却水,该核电站的冷却水全部来自于卡霍夫卡水库。冷却水对核反应堆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防止核反应堆的堆芯熔化并发生核泄漏。

目前,情况还没有糟糕到扎波罗热核电站立刻发生类似于切尔诺贝利那样的核事故,控制扎波罗热核电站的俄罗斯当局表示,核电站储存的冷却水仍然足够,没有短期风险。而国际原子能机构也保证,常驻在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核专家会持续监测核电站内情况。

(扎波罗热核电站)

至于卡霍夫卡水坝到底是谁炸毁的?目前俄乌的说法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也都有一定的“犯罪动机”,不能确定究竟哪一方说了真话,具体结果还需要有待对后续证据的搜寻,目前直接下结论还是过于武断而片面。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体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